體育館按使用性質(zhì)可分為比賽館和練習館兩類;按運動項目可分為籃球館、冰球館、田徑館等,體育館工作職責11,公安、工商規(guī)劃、國土房管、建設、物價教育、衛(wèi)生環(huán)保等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應按各自職能配合管理體育場館,其他有關(guān)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nèi)負責體育場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大量體育場館閑置,是奧運會后經(jīng)濟不景氣的一種表現(xiàn)。北京奧運經(jīng)濟研究會副會長杜威今天說,北京從籌辦奧運會開始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并采取了許多措施來解決。奧運會后場館閑置是歷屆奧運會主辦國面臨的問題。因為奧運會期間需要建設大量的比賽場館,奧運會結(jié)束后,昂貴的體育場館僅僅為了維護費用就會讓主辦城市苦不堪言,所以避免場館閑置就成了困擾主辦城市的難題。
與洛杉磯、首爾、巴塞羅那、亞特蘭大等奧運會主辦城市相比,北京新建場館數(shù)量多,投資大,賽后運營費用高。如何保證奧運場館設施的后續(xù)利用,無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杜威說,自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北京奧組委(BOCOG)在場館規(guī)劃設計中就考慮到了賽后利用問題,并采取了許多措施加以解決。首先,根據(jù)北京的人口分布情況,盡量把體育場館建成人口密集的居住區(qū)和大學校園,為以后的群眾健身提供便利。
如何改變鳥巢水立方的面貌奧運會后場館的使用是歷屆奧運會東道主都很頭疼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屆奧運會能夠完美解決這個問題。殘奧會后,北京將面臨同樣的世界性問題。北京將如何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事實上,迎接挑戰(zhàn)的行動早在北京申奧成功時就開始了。按照原計劃,北京奧運會需要37個比賽場館,其中新建22個,3個在京外地區(qū),5個需要改造,10個沒有任何改造工程。
北京奧運場館從32個減少到31個,其中新建場館從19個減少到12個,改擴建場館從5個增加到11個,臨時場館從未增加到8個。可以說,規(guī)劃的調(diào)整將為未來奧運場館的使用盡可能減輕負擔。比如針對北京西部地區(qū)缺乏大型綜合體育設施的現(xiàn)狀,奧運籃球場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就填補了這一空白。中國第一個符合NBA比賽要求的籃球館將成為NBA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比賽場地,承擔NBA表演賽的季前賽和各種娛樂文化活動,并作為全民健身場地向普通市民開放。